KAFKA on the shore

要知識很豐富、比一般人好奇因而涉獵領域更深更廣的人寫的小說才好看。倪匡博學多才,寫槍械外星苗族都詳細,魔鬼藏在細節裡。村上春樹對文學音樂的涵養都非常深刻,因此他的小說儘管都在煮義大利麵養貓散步泡圖書館,卻從不無聊。

《海邊的卡夫卡》借用希臘神話裡OEDIPUS殺父娶母的故事。15歲的少年田村卡夫卡。故事分成两条乍看之下毫不相关但事實上緊密相連的故事,是村上春樹前後作品裡常見的風格。《1Q84》其實沒有那麼驚悚另類,如果你先看完他的前作。至今我仍認為《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是最精彩的一本,但也可能只是因為我當年15歲,處在最敏感的時期並且重讀這本無數次。兩條線到最後不一定被告知彼此的存在,中田和佐伯確認彼此和入口的關係;星野和大島分享對貝多芬的理解,但不知道彼此在事件中千絲萬縷的關係,且擔當相似的角色。

我想村上春樹的主題其實一直以來相當一貫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用一輩子講一個故事,張愛玲,王家衛,講著講著越講越熟練豐富,起初是同一個故事,漸漸是另一個世界,一個生存在和我們同樣的時空,同樣的時代同樣的城市,但沒被我們意識到的世界。我們都只見到我們想看的,我們透過課本和父母和周邊人等認識的,以為世界確實就是這樣運行。我們看不見,多數時候是因為想像力不夠,想像力不夠是因為見識不夠。所以,不認真看書、不學習聽音樂、不努力將自己有限的邊疆拓展一點,就只能在同一個圈圈裡打轉。

村上春樹透過星野說貝多芬的性格裡幾乎沒有所謂的妥協性之類的東西,只考慮到自己的事,活在自己的世界。沒有妥協性,一般上的說法是這人好頑固啊怎麼都講不聽。或者如果是偉人,一般人就會很欽佩地說他很堅持啊懶理世事才能做到那麼專注純粹,真是酷,普通人就是太散漫所以辦不到。星野愛貝多芬,但他說如果在生活中接近這樣的人一定很難過。其實普通人不會這麼想,普通人會覺得如果能接近偶像就是夢一般的好事,什麼難過都願意承受。有些時候,我們就是自願被奴役,因為某人真偉大我甘願為他做牛做馬-偶像崇拜其實才不需要貶低自己,其實更應該成為激勵自己做得更好一點的推動力吧。但為甚麼我們會這麼想,你去看看你從小在看的民間故事童話故事,有些價值觀確實是從小就被悄悄輸入的。

1,在你批評一個人之前,你是否想過那個人的性格裡是多了點什麼,少了點什麼?2,對一個人的評價一定是單一的嗎,而且重點取決於他的成就?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的我們有答案。3,完美的人並不存在,歷史去蕪存菁,我們聽不見當時被忽略/被壓抑的人的不滿,於是我們單純地用自己貧匱的想像力編織美好畫面遞補上去。

只是讀著讀著,我被大島吸引更深。起初以為圖書管理員就是這樣一種人:循規蹈矩不喊悶,遵守時間,準時上下班,不遲到,下班回家在簡樸的房裡看電視吃晚餐然後刷牙睡覺。即使有妻子兒女,也不多說話,親切而淡淡的一種人。但大島先生不是這種人,他有另一個完整的故事,看到最後我其實希望這小說不如乾脆圍著他打轉算了。他的私生活,被收藏得非常隱密,甚至當第一次收留田村時也寧願開兩個半小時的車去山裡,也不願帶他回家給他一個屋頂。

村上春樹的豐盛和細心,讓每個角色都很豐富。好看的不只是故事,真正讓人投入欲罷不能的是書裏的人物。原本故事中以為只是在主角身邊打轉路人,都發展出自己的性格和特色了-大島不用說,星野青年也是有趣的人,他幫助中田之餘,自己也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開始懂得音樂和看書。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偏好和可以聊起來的深度話題,你喜歡誰演繹的貝多芬,開車時為什麼要聽舒伯特不完美的D大調,音樂和情緒的關係,莎士比亞穿梭其中,希臘神話做為隱藏的主幹,帕拉圖,艾靈頓公爵,甚至連RADIOHEAD都不經意地出現在書裡了。


記得看這視頻的COMMENT吖。

Comments